九月好书推荐——《人生如逆旅,幸好还有苏轼》

  • 时间: 2025-09-09
  • 作者:
  • 点击:

书名:《人生如逆旅,幸好还有苏轼

作者湘人彭二

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

出版日期20221月

馆藏地点:昆明传媒学院图书馆书库

推荐指数:⭐⭐⭐⭐⭐

 

内容简介

本书从故乡、亲情、赏花、友情等八个切面,展现苏轼的诗词魅力和思想力量,将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向度引入当下,给予逆境中的人以鼓舞。书中不仅梳理了苏轼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重要经历,还精选了他各个时期的经典诗词文赋,如《念奴娇・赤壁怀古》《赤壁赋》《定风波・莫听穿林打叶声》等,通过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内涵,串联起他与亲友的交往轶事,展现了他在仕途失意时的坚守、生活困顿中的乐观,以及对文学、艺术、生活的热爱与追求,让读者得以全方位走近苏轼的精神世界。

情感体验

阅读《人生如逆旅,幸好还有苏轼》,仿佛能与千年前的苏轼隔空对话,收获温暖而强大的情感共鸣。当读到他被贬黄州,躬耕东坡、自号 “东坡居士”,却依然写下 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” 时,会被他面对逆境的豁达与洒脱深深打动;看到他在惠州发出 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 的感叹,又能感受到他随遇而安、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。书中既有他对亡妻 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 的深情悼念,也有他与黄庭坚、佛印等友人的知己之谊,这些真挚的情感流露,让人动容不已。在阅读过程中,读者不仅能领略诗词之美,更能从苏轼的人生态度中汲取力量,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多一份坦然与从容。

阅读难度

该书的阅读难度较低,非常适合广大读者群体。作者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苏轼的人生故事,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学术化表达,即便对苏轼生平与诗词了解不多的读者,也能轻松跟随叙事节奏走进他的世界。对于诗词的解读,作者没有过多纠结于复杂的格律考证,而是侧重挖掘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,结合具体人生场景进行阐释,让诗词变得鲜活易懂。无论是青少年读者用来拓展文学视野、培养诗词兴趣,还是成年读者用来舒缓压力、汲取人生智慧,都能毫无障碍地沉浸其中,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。

主题深度

《人生如逆旅,幸好还有苏轼》的主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精神价值。全书不仅是对苏轼生平与作品的梳理,更核心的是对 “豁达人生”“坚守本心”“热爱生活” 等精神内核的挖掘与传递。通过苏轼的人生经历,探讨了 “逆境如何自处”“理想与现实如何平衡” 等永恒的人生课题。书中展现了苏轼在仕途受挫时,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,始终坚守文人的风骨与社会责任;在生活困顿中,依然保持对美食、山水、艺术的热爱,将平凡日子过出诗意。这种精神跨越千年,对当下的读者仍具有强烈的启示意义,引导人们以更积极、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。

文学地位

在当代苏轼题材的通俗读物中,《人生如逆旅,幸好还有苏轼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。它打破了传统传记类书籍偏重史实罗列或学术解读的局限,创新性地将 “人生叙事” 与 “诗词解读” 深度融合,以故事为载体传递诗词之美,以诗词为窗口解读人生智慧,实现了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平衡。该书不仅让更多普通读者走进了苏轼的世界,推动了经典文化的普及与传播,也为同类历史文人题材读物的创作提供了优秀范例。它以温暖的笔触、贴近当代读者心理的视角,重塑了苏轼的形象 —— 他不再仅仅是课本中遥远的 “大文豪”,更是一位能给予人精神慰藉的 “人生导师”,这种创作思路极大地拓展了经典文化的传播维度,在当代文化传播与文学创作领域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。

 

 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/09/11 11:27:04